集团新闻

感知我们的世界,更多了解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集团新闻

集团新闻

将开启为期天的交流活动

尊龙官网日志

1.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国新办发布会聚焦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北京6月18日电题: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国新办发布会聚焦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记者王思北、齐J琪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
2.在国务院新闻办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3.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网络法律制度建设。
4.截至目前,我国制定出台了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法规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J,以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搭建了我国网络法治的“四梁八柱”,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5.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介绍,近年来,为了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制定出台了电子商务法等多部互联†网领域的基础J性法律,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服务保障作用。
6.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制定修订,进一步明晰了网络市场规则,丰富了网络法律制度。
7.“根据网络市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为网络市场活动定规矩、画方圆。
8.”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彭新民举例说,比如推动制定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个人开办网店可以将网络虚拟场所作为经营场所进行登记,让网络市场准入机制更加优化。
9.公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治理网络经营者“好评返现”“数据流量造假”“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让市场竞争更加有序。
10.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网络生态关系着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
11.“这些年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强互联†网内容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推动网络生态治理,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12.”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说,在加强网络正能量建设方面,坚持以法治手段鼓励和保障网上正能量传播,通过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鼓励传播优秀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正能量作品。
13.同时,聚焦网络虚假信息、算法滥用等网络乱象,先后开展专项行动40余项,清理违法违规信息200多亿条。
14.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网约车、网络视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一些APP侵犯用户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5.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负责人崔淑田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加强信息通信领域执法,纵R深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整治活动,规范重点市场竞争秩序,持续强化数据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反电信网络诈J骗执法,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6.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交、学习、工作等很多都是在网络空间进行,随之而来的涉网纠纷也明显增多。
17.如何以多元方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18.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介绍,人民法院通过设立互联†网法院,探索“网上纠纷网上审”,探索端“移动微法院”,将在线诉讼推广到全国法院。
19.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突破4500万件,当中有三成实现在线立案,一半以上的法律文书通过在线送达,大大提升了审判质效,方便了人民群众。
20.同时,人民法院通过制发司法建议、发布典型 案例、参与网络立法,联†动相关部门完善网络治理,促☯进互联†网平台履行相应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涉网纠纷和违法犯罪的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
21.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国新办发布会聚焦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北京6月18日电题: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国新办发布会聚焦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记者王思北、齐J琪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
22.在国务院新闻办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3.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网络法律制度建设。
24.截至目前,我国制定出台了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法规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J,以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搭建了我国网络法治的“四梁八柱”,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5.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介绍,近年来,为了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制定出台了电子商务法等多部互联†网领域的基础J性法律,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服务保障作用。
26.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制定修订,进一步明晰了网络市场规则,丰富了网络法律制度。
27.“根据网络市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为网络市场活动定规矩、画方圆。
28.”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彭新民举例说,比如推动制定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个人开办网店可以将网络虚拟场所作为经营场所进行登记,让网络市场准入机制更加优化。
29.公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治理网络经营者“好评返现”“数据流量造假”“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让市场竞争更加有序。
30.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网络生态关系着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
31.“这些年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强互联†网内容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推动网络生态治理,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32.”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说,在加强网络正能量建设方面,坚持以法治手段鼓励和保障网上正能量传播,通过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鼓励传播优秀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正能量作品。
33.同时,聚焦网络虚假信息、算法滥用等网络乱象,先后开展专项行动40余项,清理违法违规信息200多亿条。
34.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网约车、网络视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一些APP侵犯用户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5.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负责人崔淑田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加强信息通信领域执法,纵R深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整治活动,规范重点市场竞争秩序,持续强化数据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反电信网络诈J骗执法,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36.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交、学习、工作等很多都是在网络空间进行,随之而来的涉网纠纷也明显增多。
37.如何以多元方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38.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介绍,人民法院通过设立互联†网法院,探索“网上纠纷网上审”,探索端“移动微法院”,将在线诉讼推广到全国法院。
39.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突破4500万件,当中有三成实现在线立案,一半以上的法律文书通过在线送达,大大提升了审判质效,方便了人民群众。
40.同时,人民法院通过制发司法建议、发布典型 案例、参与网络立法,联†动相关部门完善网络治理,促☯进互联†网平台履行相应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涉网纠纷和违法犯罪的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
41.完善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困难、堵点,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的规划土地政策,提高改造支持力度。
42.改造应补足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事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3.”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说,老旧小区改造仍存在堵点难点,规划管理、标准规范、政策工具、商业模式等还没有形成系统匹配,亟待打通以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积极性。
44.“自然资源部在健全规划编制管理、配套土地管理支持政策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指导各地自然资源部门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45.”张兵介绍,老旧小区改造需要提高规划编制的适应性和对市场的响应性,使规划好用、能用、管用。
46.根据《通知》要求,须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提出老旧小区改造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近期重点推进的项目,拟定近期改造任务清单,并纳入总体规划的近期实施规划和行动计划。
47.面向规划管理需求,将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管控要求、引导措施和老旧小区规划目标落实到单元详细规划中。
48.在详细规划中保障利益相关方诉求,通过规划来实现老旧小区及周边片区居民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49.张兵介绍,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翻新屋子、修补立面、增加绿化等工程,更重要的是对基础J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的系统改善和实施推进。
50.根据《通知》,梳理老旧小区内及周边的存量空间资源资产,了解居民需求期盼和现实困难,明确改造中应当补足的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公共停车、充电装置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51.此外,通过规划统筹促☯进规划指标区域平衡、动态平衡。
52.根据《通知》,加强规划统筹,在单元中统筹空间功能和建筑量,在不突破上位规划底线要求和强制性内容的前提下,可明确建筑量跨单元统筹的规则,解决改造资金平衡难的问题。
53.同时,突出保障民生和激励公益贡献的政策导向,执行差异化的规划设计标准,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资源资产增值、民生事业改善以及历史文化传承。
54.适应需求,灵活安排政策张兵表示,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结合改造需要和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应老旧小区改造特点的、差异化的规划和土地政策,通过政策制度的灵活安排,鼓励建立多元合作模式。
55.——适应存量空间更新改造需求,完善规划管理措施。
56.张兵介绍,城市发展中土地混合使用是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城市实际功能效益的重要手段。
57.鼓励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在制定的配套细则中,明确正负面清单和比例管控要求,加强后期监管,使功能转换以后的使用和运营管理在不损害周边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指向改善民生、补足公共服务。
58.——坚持节约集约,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59.《通知》支持将周边不能单独利用的零星用地等低效用地用于增加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J设施,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停放场所。
60.江苏南京石榴新村改造项目将周边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非居住用地纳入更新范围,解决地块不规则、碎片化、规模效应不足等问题。
61.——规范审批程序,保障合法权益。
62.《通知》强调,针对不同情形,优化规划许可办理程序和分类管控规则。
63.各地要制定具体细则,明确相关程序办理的路径和方式,为改造后居民办理产权登记、保障合法权益提供基础J。
64.《通知》要求,拆♻除重建的老旧小区改造前要保证土地、房屋权利清晰、合法、无争议,改造后要凭借合法的规划、土地供应和建设手续,以及地价款补缴单据和权利划分协议等及时办理不动产登记。
65.《通知》鼓励各地引导规划专业人员进社区,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
66.北京创新推出责任规划师制度,朝阳区成立“葵花籽”责任规划师团队,去年累计基层服务1500余次,其中老旧小区改造类项目50余个、背街小巷等环境提升类项目40余个,增强社区建设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治理方式的精细化水平。
67.张兵表示,支持老旧小区改造,要通过普惠透明和适度激励,有效调动居民积极性。
68.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继续做好政策宣传,指导各地细化落实措施,确保文件落地生效,更好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69.完善金融监管建设金融强国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7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4)》。
7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71.李扬指出,中国金融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72.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架构,可以概括为“八个坚持”“五篇文章”“六个强大”“六大体系”和“五个做到”。
73.这些要点构成未来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理应成为金融研究的基本内容。
74.在众多任务清单中,“监管”显然占据着突出地位。
75.探讨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和发展,至少有六个问题值得关注。
76.第一,坚持党中央对金融监管的集中统一领导。
77.第二,基于中国实践,研究中国金融监管问题。
78.第三,金融监管与金融政策的一致性,这涉及政策设计与协调问题。
79.第四,以更专业的视角看待金融监管领域的具体问题。
80.第五,吸收新的科技手段对日新月异的金融业实施“创新友好型 ”监管。
81.第六,跟踪研究国外金融监管的新实践,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有目的地吸收适合中国金融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82.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致辞表示,强大的金融监管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在于避免金融带来的重大风险和潜在破坏性。
83.在监管实践中,金融监管指标优化是必要工作。
84.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因此,金融监管指标需要与货币、债务、宏观杠杆率等金融指标紧密结合,这也是总体上管控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
85.此外,提升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还要进一步优化监管体系,包括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金融稳定和安全。
86.坚持监管包容性,在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容忍一定的风险和波动。
87.关注科技和金融结合所带来的新风险,提高监管科技化水平。
88.密切关注国际动态,特别是美欧等国在金融创新、金融科技与数字资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监管改革中的变化和部署,结合中国国情优化相关领域的监管实践。
8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致辞表示,《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为制定金融政策提供了依据,为金融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90.他认为,法治和监管既有不同也有交叉,金融法治包含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也离不开金融法治,二者间关系还有很多探讨空间。
91.在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过程中,除了强化“五大监管”外,还应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及以中国制度、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92.《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主编胡滨作新书发布并发表题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道路: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
93.他表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整体有效,保障了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94.中国特色金融监管道路的重要经验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渐进改革,紧抓风险防控永恒主题,坚持开放导向和内外统筹。
95.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仍存在一些需要优化提升的领域,要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和发展机制,着力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把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提高站位、深化探索、创新实践、全面统筹。
96.未来,优化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之路要注重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以高质量发展作为风险应对的基本逻辑,统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金融发展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分业监管秉性与综合经营趋势、技术型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适配这四对重要关系,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效应,推进金融开放和国际合作,提升金融监管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强大的金融监管助力金融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97.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主持致辞和新书发布环节。
98.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和部分金融机构的代表参加会议,就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探索中国特色金融监管道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金融监管与宏观政策关联†等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99.据介绍,《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金融监管学)建设登峰计划,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联†合推出,是国内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100.此次发布的年度报告是金融监管蓝皮书系列的第部。
101.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筑牢风险防御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之后,以强监管、严监管为主基调的金融监管体系优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102.综合监管部门近期动向来看,一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路径已然清晰。
103.首先,要弥补监管空白和盲区,构建起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
104.其次,要探索改进监管方式,从而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105.最后,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进一步筑牢风险防御体系。
106.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首先要构建起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坚持“横向到边、纵R向到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围。
107.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多次强调,要全面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做到一贯到底、一严到底、一查到底,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108.为此,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针对监管空白和盲区,要建立兜底监管机制。
109.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我国实行“分业监管”模式,而现实中,金融机构的跨业经营与创新,以及企业经济行为向金融活动演化,容易产生监管空白和盲区。
110.建立兜底监管机制,对于确保金融监管全覆盖,消除监管真空、防范监管套利很有必要。
111.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和兜底监管机制,确保一切金融活动特别是非法金融活动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担责。
112.具体到兜底监管机制的执行上,曾刚认为:主体层面上,金融监管总局将对所有应当被监管的经营主体进行全覆盖。
113.行为层面上,金融监管总局要对没有明确监管主体的金融活动进行全覆盖。
114.目前来看,除了证券行业相关监管由中国证监会负责,其他非证券行业相关的金融机构或者金融行为,金融监管总局要负起兜底监管责任。
115.兜底监管机制建立后,所有金融活动都将面临强监管、严监管。
116.例如,一些不持有金融牌照的一般企业,其商事行为也会产生一些金融活动,必须被纳入监管。
117.在此基础J上,仍然有一些跨部门、跨地区或是新业态新产品等金融活动需要明确监管责任归属,而确实难以明确责任的,须由金融监管总局负责兜底。
118.强化“五大监管”提升监管“四性”打好制度基础J是第一步。
119.下一步抓手是改进监管方式,从而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120.过去,在“分业监管”模式下,金融监管更关注机构监管,对行为、功能等方面的监管不足。
121.为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
122.具体来看:要以风险为本原则,抓准入、抓法人、抓治理,强化机构监管。
123.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行为监管。
124.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原则,强化功能监管。
125.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化穿透式监管。
126.围绕金融机构全周期、金融风险全过程、金融业务全链条,强化持续监管。
127.在强化“五大监管”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还要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为合规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也让违规主体付出应有的代价。
128.具体包括:深入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做到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129.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
130.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第三方中介机构。
131.强化监审联†动、行刑衔接、纪法贯通,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132.此外,还应着力加强监管保障,全面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133.具体包括: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做好法规政策的“立改废释”,与时俱进完善审慎监管规则,扎紧制度的“铁篱笆”。
134.加快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快速有效识别、精准锁定金融风险。
135.监管部门也需刀刃向内,强化“对监管的监管”,切实做到“打铁自身硬”。
136.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137.因此,我国应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进一步筑牢风险防御体系。
138.首先,要提升识别风险的前瞻性,也就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139.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需要进一步健全涵盖源头治理、早期纠正、恢复处置全流程防控机制,做到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140.其次,要提升精准性,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
141.目前,作为我国金融安全基本盘的大型 金融机构总体稳健,风险主要集中在中小金融机构,应加大力度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严防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作,严防利益输送和违法违规关联†交易,持续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142.再其次,要紧盯重点领域,增强风险处置的有效性。
143.当前,金融风险与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相互交织、密切,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特别强,应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推动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配合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提升风险处置效能。
144.最后,应构建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筑牢风险防御体系。
145.政府部门、市场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应共同承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

尊龙官网尊龙官网日志

上一篇:

下一篇: